人大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德语系孟虹老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课题组联合主办“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文化构建与首都城市治理发展”国际会议

日期: 2021-11-17


今年是柏林成为统一后的德国首都30周年,也是柏林成为德意志第二帝国首都150周年以及普鲁士王国首府320周年。为此,2021年11月6-7日,德语系孟虹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德国联邦议会与记忆文化建构研究(1990-2015)》课题组联合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中国德国友好协会、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等单位协办,在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老校区灰一楼举办“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文化构建与首都城市治理发展”国际会议,邀请来自九个国家相关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展开学术交流。根据学校最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本次国际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会议具体分11月6日下午主论坛和11月7日两个分论坛,其中7日下午有关“战后首都建构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的分论坛活动由孟虹老师主持。


(6日下午线下参会嘉宾合影)


11月6日的开幕式上,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副校长和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元春、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和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及首都高端智库理事会副理事长张淼、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和原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先后致辞和发表演讲,指出了首都的建设和管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首都作为国家的核心城市,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也承载着国家的历史记忆,发挥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在6日下午的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和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叶裕民、中国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研究员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均围绕本次国际会议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其中范恒山先生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决定着城市的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也体现着区域和国际竞争力;有效发挥首都具有的特殊优势,文化建构在首都城市建设与治理中大有可为。王凯先生表示,城市的功能文化非常重要,城市风貌的本质其实是文化自信问题,城市特色的失落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城市文化的衰败。叶裕民教授阐述了中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中国独特的新二元结构特征,指出这是发达城市内部发达的中心城区与落后的城市边缘区之间、拥有城市权利的本地人和缺乏城市权利的外地人之间的二元结构。冯奎研究员结合数据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并就中国和欧洲在绿色低碳城镇化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议。刘士林教授介绍了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特点,并分析了北京城市发展和新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关系及首都文化建构与北京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


(瑞士日内瓦大学校长伊夫·弗吕基格尔教授(左)发表视频演讲)


来自瑞士、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波兰的专家学者也分别在11月6日下午的主论坛中发表了演讲。其中,日内瓦大学校长伊夫·弗吕基格尔(Yves Flückiger)在“二战后关于日内瓦发展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政策”的报告中,表示日内瓦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日内瓦大学作为国际交流对话和学术思考场所,对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以及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日内瓦的科学与政策交互平台为促进跨学科与跨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崭新视角,促进了学术界、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之间的互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原波茨坦历史研究所所长库拉德H.雅劳施(Konrad H. Jarausch)围绕“美国的柏林——一种特殊关系的多维度”,讲述了战后柏林的发展,指出柏林和华盛顿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比其他国家的首都更为密切。意大利罗马德国历史研究所所长马丁·鲍迈斯特(Martin Baumeister)以“告别世界的‘肚脐’?二战后罗马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辩论”为题,阐释了城市形象与整个政治系统的互动和关联,指出罗马绝不是一个符号和神话的随意堆砌,而是带有某种连贯性的政治文化历史想象。德国汉诺威大学民主教学法学院院长德特勒夫·施米琴-阿克曼(Detlef Schmiechen-Ackermann)围绕“文化遗产作为资源:比较柏林和巴塞罗那的案例研究”,通过介绍其研究团队针对城市文化遗产、德语和英语的界定及柏林和巴塞罗那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城市遗产的转化和利用问题。波兰奥尔什丁埃姆兰·马苏伦大学教授、波兰科学院柏林历史研究中心主任伊戈尔·卡科列夫斯基(Igor Kąkolewski)重点就“华沙——波兰首都的‘不完整’重建”发表演讲,讲述了华沙两个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脉络与重建特点。

6日下午的论坛活动分别由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科研处副处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负责人林晨和首发院副院长郭英剑教授主持。


1.jpg

(郭英剑教授主持会议)


(德国汉诺威大学施米琴-阿克曼教授代表其研究团队作视频演讲)


11月7日下午,中国学者和来自德国、奥地利、英国、匈牙利的专家分别就“战后首都建构发展与对外文化交流”发表演讲。其中在第一环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中国学院研究员、原联邦议院科学研究员和柏林自由大学青年教授李可嘉(Katja Levy)围绕“‘双城记’:曼彻斯特和伦敦”,指出英国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政治、文化等体制都与欧洲其他国家有所区别;伦敦作为英国首都,是一个权力的集中点,而曼彻斯特因其作为早期工业革命发源地颇负盛名;近年来,英国政府在不断推进放权,以缓解伦敦和其他英国城市之间的失衡,让民众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德国柏林著名欧洲商学院ESMT(欧洲科技与管理学院)项目负责人延斯·韦恩曼(Jens Weinmann)针对“一个中心的三种叙事:柏林市中心区域的发展”主题,指出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柏林和伦敦均不具可比性。柏林既不是德国的经济中心,从人口数量来看也只有340万,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并不像伦敦与别的英国城市那么大;统一后柏林的重新规划呈现了整个德国社会的一种跳跃的、割裂性的变革,成为一种社会转型的象征。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华围绕“从‘老莫斯科’到‘红色麦加’:20世纪30-50年代莫斯科城市空间和政治空间的建构”,强调了不管是在帝俄时代、苏联时代,还是在今天的俄罗斯,莫斯科作为首都都不仅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殊地位,发挥着政治、经济、军事职能,且也是国家历史传统与文化的象征。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教授针对“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演进逻辑与未来路向”,指出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就是要结合社会整体发展过程来展开研究;中国文化自近代以来180年的变迁理论和历史逻辑,均也是从现代化视角来展开的;中国文化过去是融入世界,向西方学习,现在提出“文化自信”后要以自我为主题来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和中西融合。奥地利城市联盟专业负责人和维也纳市议员斯蒂芬·奥尔-施图格(Stephan Auer-Stüger)演讲的题目是“维也纳:欧洲中心的大都市与相遇、和平和自由之地”。他表示,整个维也纳在二战后期被严重摧毁,但战后维也纳积极致力于自由与和平,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生活,努力从二战后的困顿状况中走出来,向外部世界开放,重新面向国际社会,进而发展成为国际政治和外交的重要场所。


(柏林欧洲商学院ESMT项目负责人延斯·韦恩曼发表视频演讲)


2.jpg

(奥地利城市联盟专业负责人员奥尔-施图格发表视频演讲)


在7日下午论坛的第二环节,德国柏林城市与空间规划者联盟负责人乌多·迪特弗思(Udo Dittfurth)围绕“柏林区域自1870年代以来的发展:扩展、挫折与崛起”,讲述了柏林及其周边地区在过去150年间所经历的扩张和挫折,指出柏林的人口变迁很好地印证了德国在20世纪经历的“沉”与“浮”。制定土地利用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研发基地,使用公共资金、财政资金来做一些新建项目规划,旨在给不同阶层的居民提供其所能负担得起的住房,以增进社会凝聚力。来自匈牙利的加博尔·塔莱(Gábor Tallai)围绕“布达佩斯:一个民族国家的认同中心”,表示布达佩斯作为首都本身构成了匈牙利的“紫禁城”,所有的历史建筑,包括雕像、教堂、庙宇、广场等都构成了千年历史的重要部分。他指出,布达和佩斯是被多瑙河分割,经历了悲惨而破碎的20世纪,但现在充满了新活力,恢复了建城时期那般辉煌,并直接影响到民族国家的认同。德国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媒体艺术讲师雷吉娜 M.贝克(Regina M. Bäck)在题为“北京-慕尼黑:拥抱媒体艺术和文化遗产的AR/VR项目典范”的演讲中,通过视频展示了加强现实、虚拟现实这些技术如何在艺术领域、传统文化领域得到新应用,指出虚拟现实能够生成很多场景,这对于记忆文化建构极具潜力;孟虹老师围绕“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柏林国会大厦的文化记忆载体功能对比”,从历史维度、制度文化和观念维度、功能和空间布局等维度对比中德两大首都标志性建筑,指出诸多共同点的同时强调了两大文化记忆载体的历史维度及物化维度有着较大差异。她指出,文化记忆可能因为地方性、自我中心主义、特定的群体以及价值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每个制度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与文化的影响;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就需要更多的跨文化沟通和合作,并通过不同的文化记忆载体来深入了解相关决策机构的文化特性及其对于国家认同的影响。


3.jpg

(孟虹副教授作专题报告)


7日下午上半场和下半场演讲和研讨活动,分别由孟虹老师、中国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和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会长顾俊礼、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小熊(Alexander Birle)和阿登纳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项目主管蔡廷建共同主持。阿登纳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傅佑晗(Johann Fuhrmann)从柏林通过视频向现场嘉宾致以问候。他表示,城市其实不仅仅是大家生活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生产的空间,当然也是文化的空间。如果大家关注战后柏林的重建,就会发现柏林城市在重建过程中能够充分彰显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在原有的土地上再度重建一座新城,使它成为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并进而提升为一种文化记忆。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科学报执行主编、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郭家宏和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李维分别对发言嘉宾的演讲进行了学术评论。郭家宏教授指出,伦敦、柏林、莫斯科和维也纳的共性在于,这四个城市作为欧洲四大帝国的首都,都拥有辉煌的历史,文化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也具有启发意义。李维教授表示,报告人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城市不仅是历史传统文化的象征,更重要的是它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是国家命运的缩影。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老百姓和社会的自信不断增加,现在又开始回归反思和重视传统文化,说明了我们居住的城市与我们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老校区会场)


4.jpg

(会议筹备组团队部分人员与顾俊礼老师合影)


在为期两天论坛的最后总结环节,孟虹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和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教授分别代表三大主办方讲话,感谢各位专家富有洞见的报告和各方的通力合作,并指出此次国际会议能够在十大信誉赌博官网平台老校区这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地举办,尤其具有特殊意义。

这次国际会议通过多渠道网络直播,线上参会观看人数达到了110万。此次国际会议配备了线上线下同声翻译,孟老师也结合本学期研究生课程《德语国家文化史》和大四《德语口译II》,安排学生作为课程实习参会并在课上进行点评等。


撰稿:张子荷 李萌娣